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市积极推动非遗保护融入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2018-7-12 12:30:28  686次浏览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动非遗保护融入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按照“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要求,保护和开发利用好历史文化村落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环境综合整治中同步推进非遗保护工作,努力实现环境整治与非遗保护双丰收。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推进文化特别是以非遗为主要内容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是改善乡村城镇环境的重要举措之一。自2016年开展小城镇环境治理工作以来,我市非遗保护部门积极参与,主动作为,助力各地做好历史文化传承与非遗保护工作,通过发挥文化的功能和作用,有效解决小城镇居民在生活习惯、文明素养和乡风民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改善小城镇内部软件环境,提升小城镇文明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5月9日-10日,舟山市非遗保护融入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现场推进会在嵊泗召开。工作交流会上,嵊泗县文广新局和五龙乡、定海区白泉镇、定海区新建社区、普陀区干施岙、岱山县沙洋社区六家单位向参会人员做了经验介绍。各地根据历史文化和民情风俗特点,通过保护和开发本地非遗民俗项目、改造乡村城镇公共环境、建设非遗展陈馆、培育群众文化等措施,使一批批海洋特色鲜明的乡村小镇脱颖而出。
       嵊泗五龙乡将旧粮仓、旧手工作坊、旧渔用仓库等改建成渔民画创意体验馆、沙艺术仓库、渔歌号子馆、渔网编织社等众多特色场馆,把五龙打造成了独具特色的东海五渔村,不仅提升了城镇颜值和气质,也增强了五龙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白泉镇以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为契机,将复喜文化楼、新苗幼儿园和白泉小学分别打造成舟山锣鼓、跳蚤舞、舞龙舞狮的传承教育基地,实现了非遗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机结合,让文化遗产在传承与保护中不断发扬光大。新建社区立足群岛美术馆、群众艺术创作中心等阵地,改造提升“新建文化大礼堂”,形成戏剧展陈展示、戏剧体验和本土非遗展示平台,社区还将渔民画等海岛民俗文化元素加入到农家乐提升工程,对发展农家乐和民宿进行统一规划、统一打造,不仅带动了农家乐、火车青旅等民宿经济,也促进了文创产业的发展。

        下一步,市文化部门将继续为非遗融入小城镇环境治理工作出谋划策,通过深入挖掘保护非遗资源,实施“乡村记忆”工程,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美丽乡村不仅有“颜值”,更有“内涵”,并通过丰富和发展群众文化,推动乡风文明的传播,让我市的广大乡村和城镇成为渔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人文家园、和谐家园。


舟山市文化馆 © 主办  技术支持:舟山网联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或镜像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设置为1024×768)